祁阳新闻网11月12日讯(通讯员 陈本喜)在湖南省祁阳市下马渡镇与祁东县灵官镇交界处,有一座形似熊罴盘踞的山峰——熊罴岭,这座海拔388米的山峰,东北接石留仙山,南连枣树岭,绵延约6公里,山势嶒崚,是祁山山脉的主峰,山脊构成了祁东与祁阳两地的天然分界线,因承载着千年古道的历史记忆,最近在古道修缮后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自然风光铺展山水相依的天然画卷。熊罴岭虽海拔不高,却以地势险要而闻名遐迩。当地民谣生动描绘了它的陡峭:“熊罴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卸鞍”。这里不仅是祁山山脉的天然屏障,更是一本记录千年历史的立体史书。南宋诗人范成大乾道九年(1173年)途经此地时,曾作《黄罴岭》一诗,描绘其险峻:“峻阪荡胸立,恍若对镜窥”,又“传呼半空响,濛濛上烟霏”。清代诗人宗稷辰在《过熊罴岭》中写道:“百折上危巅,严关势凛然。一夫能守险,半壁足雄边。”山体岩壑深邃,林木茂密,山间分布着森林与瀑布景观,四季景色各异。春季杜鹃盛开,漫山红遍;夏季绿荫蔽日,清凉宜人;秋季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冬季银装素裹,静谧悠远。每当天朗气清之晨,置身峰顶观日出东方,霞光映照山峦,美不胜收,故有“熊岭朝暾”之誉,被列为古祁阳八景之一。
千年古道化身历史文化的活态载体。熊罴岭作为“古衡永通道”,其驿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秦代始建的衡永古道穿越山岭,历经汉、唐、宋、明等朝代的修缮与拓展,成为盐茶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祁阳段途经排山铺、熊罴岭、栗木铺等驿站,沿途青石板路蜿蜒,古驿道遗迹至今保存完好。这条古道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军事要塞,相传历史典故诸多。据史料记载,宋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岳飞统兵征讨曹成,曾在熊罴岭南北方向抢修工事。他派张宪、岳云和牛皋分别扎下三座大营严阵以待。这场战役最终以岳飞的“请君入瓮”之计大获全胜,并成功收降杨再兴、何元庆两员大将。岳家军离开后,当地人为纪念这段历史,将左营称为大营驿或大营市,中营称作营盘岭或云盘岭,牛皋的右营则保留了牛皋巷的老街名至今。百姓还在营盘岭的岳元帅中军帐原址建起永安庙,几百年来香火不绝。明监察司严起恒在此设关驻军,并设邮舍、佛阁、凉亭,供过往行人休息。明代户部尚书陈荐奏免漕粮赋税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百姓中传颂。明末湖广总督何腾蛟在境内设立熊罴、黄土二关,与清军进行长期拉锯战。清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统率10万大军与清军在熊罴岭、灵官殿激战半月。民国七年(1918年)的南北战争中,南军谭浩明部和北军吴佩孚部也在此进行过激烈战斗。
古道新生焕发乡村旅游的新活力。2025年,下马渡镇梓梁村及周边8个村的60多名村民自发组织,对熊罴岭段的衡永古道进行清理修缮。他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原有路基与青石板路面,清理枯枝杂草,增设指路牌和休憩设施。经过修缮,这条长约3公里的古道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集文化、生态与旅游于一体的登山步道。古道串联熊罴岭、石留仙、西莲寺等景点,并延伸至东溪源周玉成将军故里,周边有太白峰、云仙观、大华山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修缮后不仅恢复了历史风貌,更是成为乡村振兴的文旅纽带。游客可沿着古道徒步登山,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美;亦可驻足西莲寺,聆听晨钟暮鼓,体验禅意生活;或探访周玉成将军故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祁阳市下马渡镇以熊罴岭古驿道为核心,将周边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乡村聚落连接成线,推出了生态观光、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田园采摘等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形成集登山、观景、学史、感怀于一体的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体验。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本喜
编辑:邓帅
本文为祁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