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新闻网11月11日讯(通讯员 陈丹霞)近日,在祁阳市紧密型医共体人民医院片区潘市分院,一场跨越空间的“面对面”诊疗正在通过高清屏幕进行。屏幕这头,是潘市镇的患者唐大伯及其主治医生;屏幕那头,是祁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蒋跃文。蒋主任仔细查阅着实时传输的影像资料和病历,耐心询问患者情况,并与分院医生深入交流,为唐大伯制定了精准的后续治疗方案。
这一幕“云上诊疗”的真实场景,正是祁阳市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普惠于民的一个生动缩影。
破局:直面基层医疗困境,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过去,与潘市分院一样,许多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医护人员匮乏、现代化和信息化医疗手段欠缺、药品储备不足等突出问题。“看病难 看好医生更难”是不少乡镇居民面临的现实困境。群众为了寻求更专业的诊疗,往往需要舟车劳顿赶往市区大医院,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也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赋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激活基层医疗“一池春水”
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祁阳市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构建“县级强、分院活、网底稳”的梯度服务体系。作为牵头单位,祁阳市人民医院对医共体内的13个分院进行了全方位的“赋能升级”。
人才下沉,“输血”更“造血”:医院定期派出像蒋跃文主任这样的专家骨干,深入各分院开展“赶集”门诊、教学查房、会诊指导、带教手术及长期驻点帮扶。这不仅是一次次简单的看病,更是一场场手把手的“传帮带”,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管理理念根植于基层,变“输血”为“造血”,显著提升了分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信息联通,“云诊室”破解诊断难题:依托高速信息网络打造的“云上诊疗”平台,是医共体建设的一大亮点。它让优质医疗技术资源搭乘互联网专线,直通乡镇。当分院医生遇到疑难病例时,可随时发起远程会诊,邀请牵头医院专家“云端把脉”,有效补齐了“乡镇医疗机构医生遇见困难病例难以诊断、诊断质量无人把关”的短板,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资源协同,畅通“双向转诊”快车道:通过紧密的协作机制,医共体内部实现了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对于在分院首诊、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快速上转至祁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更专业的住院治疗;而对于在总院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的患者,则可顺畅地下转至分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这一“上一下”的双向转诊模式,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构建起了一条高效、便捷的生命健康通道。
成效:群众得实惠,基层增活力
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真正惠及了普通百姓。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级专家的诊疗服务,看病更方便、更放心、更省钱。基层分院的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效能也得到了质的飞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
从“病人往上跑”到“专家往下沉”,再到“信息在云上连”,祁阳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正在祁阳大地结出累累硕果。下一步,祁阳市人民医院将继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持续深化医共体改革,不断探索惠民、利民、便民的新举措,为筑牢全市人民健康防线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丹霞
编辑:邓帅
本文为祁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