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新闻网9月13日讯(融媒体记者 冯骎 邓钦友)三尺讲台,一生耕耘。祁阳市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育”见未来》专栏。我们将走进校园、贴近师生,深入挖掘优秀教师的动人故事,记录他们坚守教育初心的日常点滴,生动展现其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甘于默默奉献的时代风貌,以笔墨为礼、用镜头致敬每一位深耕教育一线的筑梦人。
今天,让我们走进肖家镇中学扎根农村教育的党员教师邓赛平,2018 年她怀着初心回到肖家镇中学,七年多来,从英语教师到班主任再到副校长,每一步都踏实有力。她坚信,农村教育工作者用心用情,定能让农村孩子享受更好教育,走向广阔世界。
永州市优秀班主任、肖家镇中心学校业务副校长、英语教师邓赛平:“大家好,我是邓赛平,现在是肖家镇中心学校的业务副校长,也是一名扎根农村教育的党员教师。2018年,我带着对母校的惦念与初心回到肖家镇中学,从英语教师到班主任,再到如今的岗位,这七年多的时光里,我的每一步都踏实踩在农村教育的土地上,既亲历着育人的温暖,也见证着这里一砖一瓦、一课一案点点滴滴的改变。”
“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缺知识的引导,也缺情感的陪伴。”
“作为农村学校的英语老师,我最懂孩子们学英语的‘难’——基础弱、不敢说,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两道坎。不少学生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我心里很明白,要是按传统模式硬赶进度,只会让他们更怕英语、更抵触英语。想打破这僵局,就得让课堂‘活’起来、‘不一样’起来。而这份‘不一样’的背后,是我为每节课花的三个多小时准备:提前琢磨怎么把英语和农村生活贴得更近,怎么把教具做得更有意思,怎么设计游戏能让孩子们敢开口,盼着用这样的课堂,让他们轻松学、愿意说。”
“2018到2023年那五年班主任时光,于我和孩子们而言,更像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成长。农村寄宿的孩子大多内敛,衣服破了总不好意思说,悄悄往身后藏。我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便买了针线包,对着手机教程一点点学缝补。慢慢地,孩子们也不藏了,衣服破了会主动找我:‘邓老师,能帮我补补吗?’每天晚上查寝,我总愿意多待一会儿——听他们说想念家人的心事,帮他们解答作业里的难题。”
“这几年农村教育的蝶变,我既是亲历者,更是见证者。硬件设施从‘简陋’到完善,现在每个教室都装了多媒体一体机,优质的教学课件、英语动画随手就能调出来,孩子们听课的劲头都足了。师资力量上通过‘国培计划’等平台或培训,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多了,还能借助线上教研平台与各地教师研讨。”
“农村教育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农村教育工作者都用心、用情,就一定能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让他们从这里出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来源:祁阳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冯骎 邓钦友
编辑:陈瑾莹